|
【重慶速凍食品】疫情期間速凍食品供不應求 線上銷量激增難掩線下凋零來源:證券時報 原标題:疫情期間速凍食品供不應求 線上銷量激增難掩線下凋零 證券時報記者 康殷 疫情沖擊下,各種方便食品和速凍食品成爲消費者宅在家中搶購囤貨的首選。 三全食品(002216)、安井食品(603345)和海欣食品(002702)春節期間銷量大增,但實際經營情況如何?海欣食品在3月2日舉行的機構調研會上透露,疫情期間流通渠道受影響較大,農貿市場關閉、餐飲停擺,但KA、BC、電商需求旺盛,出現此消彼漲,但由于流通占比高達70%。綜合來看,整體影響偏負面。 換言之,疫情推動的銷量大增仍無法彌補線下銷售的下滑。但随着複工複産提速,目前物流情況已經有較大的改善,而消費者對速凍産品的接受程度也不斷提升。中國2018年速凍食品市場規模1143億元,過去5年複合年增長率爲12%,明顯高于全球。 機構預計,未來5年中國速凍食品市場将保持兩位數左右的增長,在效率提升和消費者品牌意識增強的驅動下,市場将向頭部公司集中。 線上銷量暴增 疫情爆發以來,速凍食品銷量暴增,據思念食品統計,其銷量增長超過往年同期20倍之多,就連在大賣場的需求量也較往年同期增加了80%。其他知名品牌也都是銷量大漲。 但由于員工返崗難、物流配送受阻、物資短缺等問題,引發速凍食品企業供應緊張。3月2日包括睿遠基金等30多家公募、私募以及券商資管參加海欣食品調研會。會上,海欣食品表示,疫情期間流通渠道受影響較大,農貿市場關閉、餐飲停擺,但KA、BC、電商需求旺盛,出現此消彼漲,由于流通占比高達70%,綜合來看,整體影響偏負面。後續影響,視餐飲的恢複情況而定。 其中KA爲“重要客戶”,比如直銷下遊的海底撈等火鍋店;BC代表中型連鎖超市。海欣食品生産速凍肉制品,除了布局電商渠道,KA和BC是公司兩類重要大客戶。 換言之,疫情産生的銷量大增仍無法彌補線下銷售的下滑。但随着複工複産提速,生産效率和物流配送已有明顯改觀。 海欣食品表示,截至目前所有生産基地均已複工(舟山原材料基地于2月29日複工)。産成品産能恢複率達到80%。物流方面,複工初期是很大的瓶頸,物流出現受阻情況。目前物流情況已經有較大的改善,但部分區域仍實行不一樣的政策,公司會提前了解各地的政策實施情況,并進行調整。 另一速凍食品龍頭安井食品也已全面複工。安井食品早前表示,2月中旬公司旗下工廠陸續都已經複工生産。而2月20日河南工廠也正式投産運營,目前公司六大基地已經同時在生産。到2月底複工率可達到70%至80%左右。 三全食品3月2日在互動平台表示,公司的産能情況在預期之中;公司将在抓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時,抓好生産經營。疫情期間家庭内就餐頻次提高,速凍食品需求量上升,公司訂單量較同期有一定增長。 原材料仍有漲價壓力 每一次公共衛生安全事件結束後,消費者對健康消費的理念都會迎來一次升級。比如“三聚氰胺事件”直接刺激了豆漿機市場的出現,而“高錳鋼事件”則引發了電水壺的“換新潮”。而此次的疫情爆發,無形中也在演變成一場史無前例的全民健康教育。 速凍食品行業也将維持較快增長。野村東方國際指出,全球2017年速凍食品市場規模1601億美元,5年複合年增長率爲4.3%。中國2018年速凍食品市場規模1143億元人民币,過去5年複合年增長率爲12%,明顯高于全球。 中國速凍食品人均消費量還有翻倍空間。我國2017年速凍食品人均年消費量爲10.6千克,與歐洲的40千克、美國的80千克相比差距較大。與日本的22.9千克/年相比,我國人均消費量也不到其一半。未來我國速凍食品人均消費還有較大成長空間,驅動因素包括産品創新、生活節奏加快等,外賣流行也将提高B端對預制食品(速凍菜肴)的需求。 2月以來,前述速凍食品上市公司股價均表現強勢。2月3日至今,三全食品、安井食品和海欣食品股價累計上漲44%、42%和20%。 但去年以來受肉類等原材料價格大幅上漲影響,速凍行業産品紛紛提價。海欣食品指出,行業在目前仍處于集中度比較低且競争激烈的情況下,各大廠商出于市場占有率的考慮對提價是比較謹慎的。2019年受主要原材料的大幅上漲,已經到了不得不提價的階段,公司在9月、10月随競争對手進行了兩輪提價,提價幅度大體相當。提價并沒有影響市場銷量的增長。 就未來主要原材料價格走勢,海欣食品表示,受非洲豬瘟疫情影響,養豬業恢複産能需要一定周期,預計到今年上半年豬肉價格仍将維持高位。受豬肉價格上漲影響,雞鴨肉的替代需求增加,去年價格快速上漲。由于雞鴨産能擴充周期短,價格較高點有一定下降,整體也将保持較高水平震蕩。魚漿價格近幾年來總體都處于緩慢上漲的趨勢。澱粉類供求面基本平穩,價格預計将持平或略有上揚。 |